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79章 忙碌的松州(1/2)

作者:子率以正
制止了一众被农耕血脉控制的青壮,李让唤来工匠头子,将炼制焦炭和烧制水泥的所需要的窑炉图纸取了出来。

经过李让半个时辰的详细讲解之后,工匠头子顿时将胸脯拍得啪啪作响,带着几千人,便在下游河谷裸露出现的地方开始了建造。

数千人忙碌的场面,堪称是热火朝天。

三十座以石头和泥土制成的简易高炉以肉眼可见的方式拔地而起。

这三波高炉,外形上又有本质的不同,像是圆鼓鼓的大肚子一样的窑炉,是用来炼焦所用,多出一根长长的大烟囱的,则是烧制水泥所用,最后依山而建的壁炉,则是烧制砖头专用。

炉子的外形不同,功能也不同。

想要将石灰石和钙化物烧成水泥,需要极高的温度,木炭的温度显然是达不到的,因此,李让需要先炼焦炭。

好在松州本就出产石炭,尽管质量在李让看来一般,但用来炼制焦炭,却也够用。

砖头则是建造房屋的必需品。

至于城墙,满地的石头,只需稍加敲打,就能变成一块块巨大的条石。

总之,建造城池的一切,松州都有。

以前的时候,松州的先民,靠着沱水河滩上的石头建造出了一座坚固的松州城。

李让相信,先民能做到的事情,他们这些拥有更多工具还不愁吃喝的后辈只会做得更好。

接下来半个月时间,整个小狼山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李让从长安带来的两万民夫,松州城内数千青壮,加上数千守军,全都投入了建设松州城的大业之中。

大坝下游,不分昼夜的冒着浓烟,一批批新的焦炭炼出来,又有一批批未炼的石炭投入进去。

而炼制水泥,则需要大量的实验,才能试出最精准的配比。

因此,水泥如今还在试验阶段。

当然,李让也不慌,水泥这种东西,只要试出具体的配比,烧制的速度可比焦炭和泥砖要快得多。

他相信大唐的工匠不会让他失望。

而大坝的上游,则是从沱水被截断的地方开出了一条口子,松州青壮将从周边山上砍下的竹条一捆一捆的浸泡在水中。

李让也不知道浸泡竹子是个什么原理,不过蜀中多竹屋,他们如此做,肯定有他们自己的道理。

小狼山山体上,无数的民夫正在找平,顺便碎石做阴渠。

要建造一座新城,地面自然要先找平,再做防水系统,蜀中多雨,阴渠做不好,随时被水淹也不是个事儿。

同样,这半个月时间,李让也没闲着,而是手持图纸,当起了施工总负责人。

图纸毕竟是图纸,现场总有许多他想象不到的事情。

因此,他的图纸也需要随时改进,好让整个松州的布局变得更加合理。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以至于春雪化冻春风袭来之时,李让才陡然惊觉,原来冬天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

一个春风和煦的早晨,李让刚刚打完一套八段锦,准备回大帐里吃个早餐。

一骑快马忽然自峡谷口里驶来。

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令所有人都下意识的侧目。

来人,正是许久不见踪影的陈一。

战马在不远处停下,马上的陈一一脸见鬼的表情。

若非是看见漫山遍野的民夫在忙碌,他还以为他来错了地方。

李让顿住脚步,静静的看着陈一。

陈一翻身下马,快步小跑到李让身旁,指着盘桓的大坝神色骇然道:“侯爷,这这这,这是松州?”

李让点点头,没有说话。

陈一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喃喃道:“松州,松州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李让撇了撇嘴,问道:“你回来干嘛?”

听见李让发问,陈一急忙从震惊之中回神,压低声音道:“侯爷,属下的任务已经完成,特来复命,顺便,顺便前来报信!”

李让挑了挑眉,直接忽略了陈一口中的任务,问道:“报信,报什么信?”

“主母和三位夫人,已经在王二那厮的护卫下,安然回到了长安,主母让属下转告您,他很好,小侯爷也很好,让您不必挂念。”

陈一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李让。

李让撕开信封展开信纸,不由得会心一笑。

信上的内容,全是报平安的内容,她平安,婉容,娟儿月儿也都平安,还有她肚子里的小家伙也平安。

尽管只是一些报平安的话,但还是差点将李让一个大男人看得差点湿了眼眶。

看完信,李让只觉得胸膛火热火热的。

他看着陈一问道:“家里呢,都好吧?”

陈一点点头,沉声道:“好是好,就是二叔公,没熬过去年冬天,村里人想着您在前线打仗呢,也就没给您报丧。”

闻言,李让不由得有些唏嘘。

二叔公,终究还是没能熬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