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94章 妙哉奇也(23)(1/2)

作者:洪门十一少
天帝一时慌了手脚,连忙将太上老君请来医治。

太上老君从宝葫芦里倒出一颗仙丹,给宝意大士喂了下去。仙丹刚下肚宝意又活过来了,他一醒过神来就问天帝:"我眼看就要出世了,为何又招我回来?"

天帝一听这话,才如梦初醒,本想说自己刚才只是随便说说而已,但有道是君无戏言,岂能出尔反尔,更何况宝意说妙庄王的夫人已经临盆了,无奈何只好叫他快去。

这天上人间相距十万八千里,来回一折腾就耽误了九天,所以,妙庄王的夫人生三皇姑时硬是生了九天九夜。

宝意下凡之后,天帝想起他对自己的来龙去脉了解得一清二楚,生怕他在未成人之前说出了自己只不过是一庄之主,于是乎让他九岁以后才开口说话。

宝意大士二次下凡后,仍然是"男子投女胎,魂去尸还在"。天帝问太上老君:“宝意大士的尸体怎么办?”

太上老君是道教的祖师爷,当他问清事情原委之后,便说;“南海普陀山是块风水宝地,将来也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不如趁三皇姑未修成正果之前,让宝意先到普陀去开辟道场,弘扬道教。待三皇姑修成正果之后再让位不迟。”

天帝觉得这样更好,免得让别的僧道占了,将来又闹纠纷。太上老君信手写了"慈航道人"四个字,意思就是:为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开辟航道的人。

写好后又在那纸上画了一道符,再将它火化成灰用法水灌进宝意大士口中。

就这样,西天宝意即观世音大士从此一分为二了:躯壳变成了慈航道人;灵魂变成了妙庄王的三皇姑,也就是后来的观音娘娘。

因为有这段情由,所以当妙庄王逼三皇姑出嫁时,她便说出了自己是神仙转世的话.也正是因为有这段情由,所以尽管三皇姑妙音遭到十磨九难,但处处都能遇到神仙下凡相助。

本来以妙音的德性、道行而论,她早就达到成佛的境界,只因她有一回触怒了天帝,又有一回得罪了佛祖如来,所以至今仍然称菩萨而不能成佛。

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土垂的简称(也可译作大士)。大乘佛教的菩萨二字,是用来专指那些将来能成就佛果的修行者。

佛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品位,具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个条件,菩萨只缺最后一条,品位仅次于佛。

所谓"佛",小乘佛教一般只用作对如来佛的尊称。

大乘佛教除指如来佛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

他们宣称三界十方到处有佛,其数如尼河沙子。

过去有七佛和燃灯佛;

未来有卢俊勇佛;

东方有阿药师佛;

西方有阿弥陀佛……

就连那些"放下屠刀者",也可以"立地成佛"。

可见,任何"功德圆满"者都能成佛。

而功德圆满的基本标志就是具有"佛身"。所谓"佛身",既有身体的"体"义,也有"聚集"的含义。

佛身者,由聚积功德和觉悟而成就之佛体也。

简单地说,也就是凡是具有三身以上者就已经成佛。所以佛经上说:"三佛(身)莫不依(佛)法以成,是故通得名为法身。"

观世音菩萨到底有几个法身呢?

仅妙庄王所见所闻的就有:西天宝意大士、兴林大悲菩萨、三皇姑妙音、干手千眼观音、鱼篮国的鱼篮大姐——锁骨菩萨、何国的紫姑——白衣观音等六种。

更何况还有妙庄王暂不知名的披发观音、长带观音、送子观音、三十六臂观音、杨柳观音、龙头观音、持经观音、圆光观音、施药观音、延命观音、洒水观音等三十三观音呢。

据大楞严经卷六记载:观世音菩萨为拯救苦难众生,还能示现出佛身、独觉身、声闻身、大自在身、天大将军身、天王身、天王太子身、龙身、药叉身等三十二种应化身形。

既然如此,为什么偏偏不能成佛呢?

劝善菩萨——宝德皇后向妙庄王又仔细交代了,观世音先是为割手眼救妙庄王,失去三品莲台,而得罪了如来佛,后来又因为同天帝打赌立志普度众生而得罪了天帝,规劝妙庄王放弃王位,苦苦修行。后来妙庄王在劝善菩萨和观世音的指点下终成正果。

前面已经交代过,妙庄王误杀了五百文人而招来五百蚊虫的拼命叮咬,致使生毒疮而全身腐烂,是观世音忍痛割了手挖了眼才将他救活的。

妙庄王因为有观世音菩萨的手眼护住身体,蚊虫们便不敢再吸他的血了。

但是,那些蚊虫毕竟是文人的冤魂变化而成,不同于一般的无知蠢虫,它们彼此一合计,觉得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古今一理。妙庄王欠它们的血债,要他以血还血,做得并不过分。

观世音菩萨既然要护着妙庄王,它们就要去找观世音评理。如果她不能以理服人,它们就要吃她的肉吸她的血,看她这做菩萨的还敢不敢徇私枉法。那五百蚊虫飞到潮音洞一看,观音娘娘不在,那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