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54章 偷祭莲花池(下)(1/3)

作者:洪门十一少
( ) 少年时期的惠能是幸福的,有学识渊博的塾师李学儒执教,有才貌超群的莲花相伴,加上他的天聪,小小年纪便已超越塾师,青出于蓝。

晚饭黄昏后,夕阳西下,他常常与莲花在荷花池边漫步,谈论诗文,即兴赋诗作对。

“池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惠能的家门前那口荷塘,虽然不是很宽阔,但周边还有凉亭楼阁,开门便满池莲荷。

风儿自在来,莲荷自在香。疏帘,小阁,晴岚。山风,夏阴,竹门,朝来池畔,看一池莲荷,红妆翠盖,接天云锦。

暮来亭边,观落日烟霞,鸥鹭翩飞,鸳鸯戏水。莲叶为墙,荷花为壁,满塘荷色生香。

风雨欲来风满楼。大风吹过,荷叶翻卷,花枝摇动,傲然地随风舒展着筋骨。

那是强劲的蓬勃向上的势头,任它风吹雨打,都无法动摇。

老茎新芽,如老辣飘逸的笔触,笔走龙蛇之际,妙趣横生,意蕴深远。

风荷,不断地跃动着粗犷,奔放着炽热,苍劲着力度。

大雨来了,砰砰地打在巨大的莲叶上,响声如雷。塘上弥漫一层轻烟,云雾似地升起,一团团迷离的梦。

池中的莲荷,亦墨黑如漆,淡者如烟,叶叶之中水墨交融,浓淡相破,鲁朴疏狂,醇厚飘逸,自然忘形。

雨中的莲荷,才是真正的大写意,顷刻之间,满纸烟云,大气磅礴!

六祖惠能想他平生最快意事,莫过于与心爱的莲花,携手轻拥,在池心亭上听雨观荷。那种快意与浪漫,飘逸与潇洒,如读了半卷诗词,醉眼蒙眬了的。

夏日的雨,来得快,也去得快。一阵雨骤风狂过后,又是艳阳高照,一片明媚。

自以为会满池残荷,却恰恰相反。雨后的莲荷更加娇艳了,刚才的大风大雨仿佛没有发生过似的。

原来是翻卷的,硕大如伞的莲叶遮住了风雨,荷花躲在莲叶的怀抱里,竟然安然无恙!这莲叶对荷花的爱,也挺深沉的!

莲荷沐浴阳光,轻摇曼舞,雨后风情,更加秀朗文静,雍容华贵。

荷叶疏影中,千朵万朵白嫩无瑕,腾空而出。蜂飞蝶舞,小鸟落下,一派勃勃生机。很多菡萏亦正孕育着灵动鲜活的生命,含苞待放。

夏日雨后的莲荷,如“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洗尽铅华”,更加超凡脱俗,生机盎然,蒸蒸日上。

雨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晶莹透亮,惹人爱怜,大的雨珠居然有小碗那样大,清风拂过,不时有雨珠滑落翻下荷叶的声音。还有一声声蛙鼓,一声声鸟语,一声声虫鸣,随着清风一一入耳,如同天籁。

待到秋深冬来,萧萧疏雨,烟水茫茫。数株枯荷,半腰子折下去,焦黄的叶子一半浸入池中。残荷意象,如一个个凄美的句子,立在水中央。

曾经“小荷才露尖尖角”,“背立啼红雨”,如今已是“留得残荷听雨声”。颓败,是那样的淋漓尽致,一片狼藉。

昔日丰姿绰约,出淤泥而不染的丽影,如今堕入污池泥淖之中,与污泥沆瀣一气。

也有死也不肯倒伏的,展示着傲霜傲雪的铮铮傲骨。

此时的残荷,如一笔笔老墨,写在岁月的书卷里,人书俱老了。

残荷听雨,依然是香奁梦里,壮士剑下。多少海枯石烂情缘在,多少绵绵幽恨无尽头,多少明年兰舟载酒又重来,多少江湖意气,英雄壮志,都在这淅淅沥沥,冷冷清清的雨里,重温那一抹清凉,一缕柔软,一方净土。

……

晚年重回老家的六祖惠能,望着一池莲荷,兴叹:“莲化淤泥,不是颓败,而是更深沉的爱。待到明年,又是菡萏满湖,众荷喧哗,到那时,景物依然人已非……”

一曲清幽,一池无根水,千古幽情,淡然了绵延亘古的悠悠情思,一次飘然而去,忘却了归途,弘扬佛法荡涤了千古浮躁,教化了芸芸众生……蓦然回首,满路沧桑泪。

初次梦回——

婆娑世界,修罗地狱,时光轮轻转,幽篁的生死簿,阎罗殿下的莲花池,奈何桥下的细水,桥上的孟婆,来来往往的旅者,玉溪里的哀鸣,一熟悉身影的飘动,苍白的脸颊,轻声的呢喃,淡忘不了的童真,别去时最后的孤影……

时空变幻,断壁残垣,朝中沉浮的梦魇,回荡着空谷的话语,惊醒了梦中人,遗落下了一秋的惊悚,终难忘却,却不知春华秋实的变幻,日月的更迭,朦胧雾中的彷徨,早已飘散。

思莲梦,难回首,一梦悲一秋,终难让人忆。怕,怕,怕。

再次梦回——

亭亭玉立一垄玉荷,葱葱茏茏莲花池上,亭台池水,长裙风动,长发飘香,洒一把美人泪,观一抹朱砂痣,抚平那锦绣罗裳的泪痕,轻浮那白皙透亮的香茗,任由如丝的秀发抽打着脸颊,慢抚那俏脸冰霜,带来一丝的颤动,留下一波的涟漪,陶醉在那温柔乡,夜不能寐。只因在那留恋,留恋那燕归来,换来的只是多次流连美梦,难忘那时的今宵,只能一曲飞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