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78章 嘴炮大奖赛(2/5)

作者:空梵踱
脸色发青,明白在这个问题上穷追猛打下去并没有好处,于是赶紧宣布本回合结束。

下一会回合由爱德华提问:“在这里我想谈谈对赫尔辛基监督小组的逮捕事件。这就好象,面对《纽约时报》刊登出所越战报告后,总统尼克松下令把美国民权联盟的全部理事、《纽约时报》的全体董事会成员都逮捕一样。”

波罗维克,“我抗议,这样的类比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两者性质完全不同!”

爱德华“怎么不一样?《纽约时报》刊登了国防部的对越南战争的评估,这是媒体在履行对政府监督的权利,同样这也是义务。而赫尔辛基守望者定期对外发布各种信息,也是在监督政府是否履行国际协议!”

他冷笑道:“贵国的宪法中可没明确对顶,公民监督政府是违法行为吧?当然如果这么写出来的话,我们会尊重他国内政的!”

爱德华“同时如果对库达耶夫审判是公平的,特别是,鉴于对他指控的罪行中有美国人参与其事,为什么不允许美国观察员旁听审判?”

波罗维克被打蒙了。

不是他能力不足,而是爱德华这次选择的角度实在是刁钻。

国防部诉《纽约时报》是重大事件。

11967年,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聘请了36位专家学者,组成一个委员会,研究美国是如何卷入越南战争的。该委员会花费了一年半时间完成了47册的越战秘密报告,报告被国防部列为“最高机密”。

1971年3月下旬,《纽约时报》从其中一名专家手中,得到越战秘密报告中的45册报告。时值美国正深陷越南战争泥沼,苏兹贝格决定刊登越战秘密报告。

1971年6月13日,《纽约时报》用6个整版推出越战秘密报告,并计划在其后的9天里用相同版面继续刊登,使时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政府陷入窘境。

尼克松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名,要求《纽约时报》停止发布,但《纽约时报》引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拒绝妥协并与美国政府对簿公堂,美国最高法院最后判决尼克松政府败诉。

这件事情背后,当然有两党博弈的因素,但九个大法官直接把尼克松政府怼得没脾气也实属牛叉。

爱德华的狡猾之处在于,一开始就占据了绝对的道德制高点。

国防部/美国政府诉《纽约时报》这个判例作为论据甩出来,等于是非常隐晦的说明了两点问题。

首先,媒体和公民绝对有权力去监督政府,哪怕在实行这种权力是会构成通常意义上的违法,但不要紧,有联邦最高法院给你做主。

其次,至少在表面上明确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九个代表司法权老不死联合起来,硬捍庞大的联邦政府,而尼克松的表现也堪称光棍的典范,愿赌服输。

当然了……实际上尼克松捏着鼻子偷笑都来不及,因为这一系列文件的公布使得国内民众的反战情绪更加高涨,他就可以顺理成章的用民意去压制民主党继续打下去继续扩大战争的念头。

在这个案子里,尼克松政府其实是最大的赢家,表面上看是丢了面子,国防机密被报纸向全世界刊登出来,政府还没发以泄密者去追究报纸责任,打官司又败诉。

可撇开这点面子,好处捞足,不但给他赢得了尊重法律的赞许,也为早日从越战泥潭抽身打了掩护,要知道这个时候国内经济已经开始出现滞涨苗头,而战争则是财政预算的无底洞,堵上之后,至少财政部长和国务卿会松口气。

波罗维克当然明白爱德华的策略。

并且他也知道尼克松从此案中收益极多。

但这都是没法摆到台面上说的,因为没有十足证据,在没有实锤的情况下堂而皇之的说这些,很容易失去听众的支持,没有人喜欢大言炎炎的阴谋论者。

于是他开始调转枪口开始申辩,主要是对库达耶夫的“犯罪行为”进行陈述。

这些都是早就千锤百炼整理出来的材料,其中或许会有漏洞,但很不显眼。

毕竟库达耶夫的案子完全发生在苏联境内,kgb们一开始干活或许有点毛躁会留下些枝枝蔓蔓的把柄,但不要紧,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修正。

波罗维克是个优秀的演说,滔滔不绝,神态恳切。

爱德华发现听众开始被他所吸引,以至于梅根看着波罗维克的眼神都变得不一样起来。

“妈的!糟糕!感觉要绿!”爱德华心知不妙,如果再让波罗维克发挥下去的话,只怕刚才建立起来的优势都将消耗殆尽。

“咳咳,对不起,请原谅我的盘外招吧……”他叹了口气,右手扶了扶眼镜架,左手抹了抹自己的额头,然后右手掩住嘴巴小心的咳嗽了一声。

波罗维克不为所动,继续演讲。

然而现场情况却变了。

几乎所有人都听到了女性的抽泣声,并且边哭边说“他在撒谎,他完全是在撒谎!”

要说明一下,为了保证收音效果,不但双方的讲台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